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工作情况 > 文史研究

过去与现在 古城与沙漠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4-10 09:13 打印 关闭 【字体:

  白宝山


  鄂前旗地处鄂尔多斯西部边境地区,边境上有古长城200公里。历史上西安历代王朝视鄂尔多斯为“北国之门”在长城内外设有许多军事实施和军事重镇,驻扎重兵。鄂前旗境内就有州府县城古城堡11处,到现场看这些古城是相当惊人的,值得深思。从现场可以看到这些古城与沙漠化有直接的关系。据考察这些古城有的是秦汉时期形成的,有的是隋唐时期形成的,根据《唐书地理志》记载:

  (一)、公元678年设“六胡州”(鲁州、丽州、含州、塞州、依州、契州)实行“属国都尉”政策,州府城址在吉拉苏木查干巴拉格素嘎查,该城东西宽366米,南北长783米,建筑宏伟,现城内外大部被沙压,但城墙轮廊城门马头非常清楚,城墙以白土建成,因此当地蒙民称为“查干巴拉格素”(白城)。

  (二)、《元和郡县志》记载:在公元707年设立兰池都督府,其任务是管理边境地区军事政治事宜。城址在三段地乡巴郎庙村,当地老乡称这个地方是“城梁”。该城南北长595米,东西宽580米,城西部和城南部有大片沙漠。

  (三)、公元738年唐太宗李世民统兵十万大败突厥后设宥州,对突厥十万人实行“全其部落,顺其土俗”的政策,州府城址在城川苏木城川嘎查,该城是鄂前旗最大的古城,东西长780米,南北宽700米,四周有护城河,气势宏伟。“城川”的地名由此而起。城周是沼泽地未形成沙化,但城西城东附近有大沙漠。

  (四)、唐朝时期在鄂前旗境内有五个县级城,这是有名有地址的:

  其一,公元628年设白池县,县城址在二道川乡北大池村,(以北大池盐湖白池起名)县城以南有许多沙漠。

  其二,公元738年设归仁县,县城址在玛拉迪苏木苏力迪嘎查,现全城遗址全被沙压,牧民称为“沙城”但有时被风刮出部分城墙是白土建成的,郊区烧制砖瓦等许多实施尚清楚。

  其三,公元738年设怀德县,县城址在敖勒召其镇以东,现城东城西附近有许多沙漠。

  其四,公元814年设延思县,县城址在毛盖图苏木阿日来嘎查,城南有大沙漠。

  其五,公元820年设长泽县,县址在城川苏木城川嘎查。当时为沼泽地区故起名为长泽县。

  还有查干陶勒盖苏木胡日呼嘎查古城,敖勒召其镇东沙窝古城,城川苏木大场子村古城未查清城名,附近都有大沙漠。

  这些古城内的遗物有粗制的铁器工具残件,有许多砖瓦片、陶片、生活用具,还有各个朝代的钱币,这说明有些古城是连续几个朝代的古城,特别宥州城持续时代很长。

  (五)、公元407年匈奴赫连勃勃在萨拉乌素河(无定河)东岸建立赫连大夏国,公元413年役使十万人建筑首都“统万城”其规模宏伟,富丽堂皇。公元994年因宋夏争夺战宋朝断然下令烧毁“统万城”成为废墟。同期内在城川设有夏州城,以后又被西夏王国占领成夏王国的夏州城,一直到1227年西夏王国灭亡为止。

  (六)、公元1310年至1369年元朝在鄂尔多斯西部设元帅府。《元史武宗记》、有四千户军马场,其活动中心也在宥州城。

  (七)、公元1874年洋教侵入城川建筑城寨两处,教堂20座。1900年因反洋教斗争失败而赔款白银84000两,先后放垦地宽40里,长400里,可耕地113万亩。

  (八)、开荒最严重的是秦、汉、隋、唐时期(秦14年、汉347年、隋37年、唐289年)。还有清朝后期70年,民国初期30年,解放初期30年,累计开荒年代800年,先后开荒800万亩,占全旗面积44%。

  历史上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办法是开荒,然而由于过度利用植被受到自然处罚失去生态平衡,失去生存的条件,美丽的城市被沙压。当初建筑城市绝不可能在沙漠里建筑,而要选择优美的环境建设。但经过若干年后被沙漠包围而逼迫撤退转移,后患无穷。粮食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。

  (九)、鄂托克前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指引下,从鄂前旗的实际出发大搞农田草牧场建设生态环境有了很大变化,旱地变成了水地,现有水地25万亩,人均有水浇地5亩,粮食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,1997年是大灾年,但粮食问题和饲料问题完全得到解决。在敖勒召其建起现代化的美丽的城镇,生态环境一年比一年好。

   (1998年1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