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首页 > 工作情况 > 文史研究

噶勒藏罗勒玛旺札勒札木苏及当时的鄂托克旗

文章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3-18 15:28 打印 关闭 【字体:

  布·乌日图那顺  曹纳木

   

  

   

  

  噶勒藏罗勒玛旺札勒札木苏1897年(清朝光绪二十三年,丁酉年)生于鄂尔多斯右翼中旗,是鄂托克旗札萨克喇什札木苏家的独生子。是孛儿帖·赤那第54代,成吉思汗第32代,巴图孟克达延汗第18代后嗣。

  1902年(清朝光绪二十八年,壬寅年)他因袭已故父亲爵位,成为鄂托克旗第13任札萨克多罗贝勒。于1913年(民国二年,癸丑年)被中华民国政府封为多罗郡王,并任过盟务帮办。卒于1937年7月29日(民国二十六年,丁丑年六月二十二日),享年40岁。(以下简称噶王)

  前辈王爷对他的影响

  噶王的伯祖父鄂托克旗第10任札萨克额尔德尼绰克图逝世后,1862年(同治元年)其儿子察克都尔札布袭札萨克多罗贝勒。他生于1860年(咸丰十年),三岁袭位,理政19年,1881年(光绪七年)病故。

  当时察克都尔札布没有儿子,他死后无人袭位。于是衙门的主事者们翻阅了他的家谱,终于找到了一个叫喇什札木苏的袭位人选。他是额尔德尼绰克图的近亲侄子,察克都尔札布的从兄。所以,他是当时当然的继承人了。

  喇什札木苏生来家境贫寒,为了谋生他常常流浪,给人当伙计(雇工),从事种田、编制背筐、粪篓等活儿。有一天,鄂托克衙门府派专人找回了正在乌审地流浪做活的喇什札木苏。当时他还不知发生了什么事,临行前向主家贡吉德老太婆叮咛:“我有向别人索要的皮张,有给别人编付的背筐,已来不及处理了。这些事儿,烦掌柜的替我结清好了

  到了离鄂托克衙门不远的叫“米拉壕井”的地方,找他的人领着他进了一家蒙古包,给他换上了一套新衣裳,把他带到鄂托克衙门府。

  出人意料,原来是让他承袭札萨克多罗贝勒的爵位。这对喇什札木苏来说真是意想不到的事。那时候百姓中流传这样一首有关喇什札木苏的歌谣:

  牧民台吉命里注有

  提升晋爵的鸿运

  下野官布倚仗靠山

  有重任都统的面子……

  喇什札木苏在晚年虽然做官理政21年(1881年——1902年),但他由于出身的影响,自身的修养,没有追求花天酒地坐享其成的生活,而经常自己动手做些活计,平易近人。于是老百姓称他为“和蔼可亲的勤劳诺彦(官员)”。

  上辈的垂范、家庭的熏陶,使噶王从小得到了朴素的家庭教育,久而久之他也养成一个揽羊放马做家务活的好习惯,对外界的情况很少过问。

  变本加摊派引起独贵龙反抗

  噶王浑朴天真的牧民生活习惯正好也是他掌权理政的一个弱点。他不太务政,他才智平庸,当时清朝政府压榨摊派甚多,只能变本加地再三向广大穷苦人民摊派。为了还债或买官向洋教堂借银,又以卖地放垦的办法来偿还债务,旗府财政入不敷出日益枯竭,使牧民生灵涂炭,人民到了难以维持生存的地步。         

  他的这些做法受到“独贵龙”的反抗。

  1921年2月4日(民国十年,庚申年腊月二十七日),“灯影子扎巴(因常演皮影戏而得名)为首的鄂托克旗西部的“独贵龙,杀死执法章京曹纳木拉希及其心腹孟克巴彦尔,将这两个人的头颅割下来,于第四天2月8日(民国十年,辛酉年正月初一)驮到旗衙门给噶王拜了年,并以上述两人的头颅作为向噶王的新年献礼,迫使噶王就范。接着逼噶王拿出库存的60支枪,旋即组建了一支一个连的部队,由“灯影子”扎巴任连长,阿拉腾仓、巴音达来任排长。

  事后,噶王的亲信李格什德也给王爷提出建立自卫队的建议,他说:“鄂旗西部的‘独贵龙’抗拒交纳草头税,与王府作对。如不加遏制今后肯定要出乱子,我提醒王爷,应该建立自卫的部队,王爷听后赞同他的提醒,即按李格什德意图建立了一个连的部队,委任李格什德为连长。李格什德掌握了这支队伍指挥权后,就开始镇压“独贵龙”。西部各“独贵龙”联合起来与李格什德抗衡,最后西部“独贵龙”用计谋活捉了李格什德。李格什德受“独贵龙”的严惩而致死,他的部队也被“独贵龙”打挎。

  “灯影子”扎巴打败噶王的王府军后,怕噶王日后报复,到城川教堂一边避难,一边充实队伍,去安边买回一部分枪支,在鄂托克旗西部几个盐湖一带扎营。

  对“灯影子”扎巴领导的“独贵龙”,王府军自然不会善罢甘休,噶王知道他去安边买回武器后更是怒火中烧,于是他与安边国民党冯钦斋营长串通密谋出兵袭击“灯影子”扎巴,于1923年2月9日(民国十二年,壬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)将扎巴打死于查干淖尔家中。

  负债累累  放垦卖地

  1900年(光绪二十六年,庚子年),在“义和团”和“红灯照”运动的影响下,鄂托克旗以章京宝日和其劳为首举起了反洋教斗争的旗帜,他们组织“独贵龙”,准备配合“义和团”赶走外国洋人。这个消息传出后,在蒙旗居住的天主教神甫于农历六月带领教徒们逃往小桥畔教堂。七月十五日“义和团”、“红灯照”第一次攻打小桥畔教堂,但没有攻破。七月十八日夜,“义和团”、“红灯照”又与蒙地的“独贵龙”联合起100多人再次攻打小桥畔教堂,由于洋教士据寨困守,因而围攻了40天也没有攻破寨子,只打死了一名姓阎的神甫和两名教徒,焚烧了附近所有的教堂。农历八月二十日清政府下达“不准打外国洋人的谕旨。无奈,义和团”、红灯照”、“独贵龙”才撤走。

  1901年(光绪二十七年,辛丑年),清政府的全权代表李鸿章等人与英、美、俄、德、日、奥、法、意、荷、西、比11个国家的代表在北京签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,中国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,并取缔了“义和团”等组织。此后,各地教会乘机大肆敲诈勒索,纷纷与当地签订赔款合同。同年夏季伊盟的赔款会议在柳贵召开。参加会议的除上级衙门派来的嘎力达札勒丰嘎等11名官员外,伊克昭盟各旗派来参加会的蒙族代表有巴岱、玛希、普尔布、班斯尔;汉族有李波、阎旺才等6人;教会方面有杨、巴二神甫。这次会议的费用由札萨克、乌审、鄂托克三旗负担,其中鄂托克旗负担的开销最大。会议进行了一个多月,最后决定:打死一个神甫赔白银1万两,打死一个教徒赔白银1千两,加上被烧的教堂及打仗的耗费等共向教堂赔白银15万两。其中鄂托克旗赔白银8.4万两。这些赔款除一部分用牲畜抵偿外,其余以20年为限,抵押了土地。赔教地北至黄蒿塘、南至生地滩、哈日图山、达巴图山(据有些资料说西从成熟地界开始,北至班希里、东至城川滩、南至阿玛色尔音查干苏贝)宽约20里,长约80里。

  1902年(光绪二十八年,壬寅年)喇什札木苏病亡时噶王年仅6虚岁,按常规一般都要长大成人之后才能袭位,但鄂托克门为达到架空王爷的目的,以“尊位不可久虚”为由,便匆匆向城川洋教堂的神甫闵玉清借了1千两申报噶王袭位的银子,同时以虚报年龄的欺骗手段报请理藩院禀报皇帝批准。

  噶王袭位后,由于年幼不能理政,仍由衙门主事人们来操作。当时债务年年增多,财政日削月割。

  噶王理政后,为了还债就向牧民摊派,强迫牧民10羊抽1,后来又10羊抽2,最后竟10羊抽5,引起牧民的不满,激起了珠和、查干陶勒盖、布拉格、查布、阿尔巴斯、克布尔、苏米图、包乐浩晓等8个地区“独贵龙”的反抗。

  1918年——1919年(民国七、八年,戊午,己未年)将峁忽日沙拉至查干其劳图一块地卖给外人,从此放开了公卡汉地。

  1919年——1920年(民国八、九年,己未、庚申年),将二道川西部至包海井一块地卖给定边高硕秀,这块地叫头道地,东西长20里,南北宽10里。

  1924年5月19日(民国十三年,甲子年四月十六日),噶王向城川天主教神甫田清波(原名昂突瓦耐·莫斯太厄,比利时人)写信说:“关于为我儿旺庆札布袭札萨克爵位需费用大洋500元,现来不及征收税收,特派奏禀管旗宰桑嘎勒藏栋日布前去求借。”这样又借一笔钱。

  1925年(民国十四年,乙丑年),噶王将包海井至阿玛乌素南梁一块地又卖给了高硕秀,这块地叫二段地。

  是年,鄂托克旗衙门因债务纠葛,将旗东部查干吉林牧场以15年的期限抵押给榆林王四驴耕种。这块地南至陶高迈,北至杭锦旗界,东至查干吉林,西至干海子,约20平方里。

  1926年(民国十五年,丙寅年),噶王将达克勒图梁至羊柴滩的地,以1000两银子卖给高硕秀耕种。这是继二段地后又一次放垦,故称三段地。

  鄂托克旗先后将黄河东岸的陶乐湖滩、巴音陶亥、磴口南岸的查干陶亥,杭锦旗界的查干吉林,定边北部的头道地、二段地、三段地等1万余顷土地放垦、抵押、卖给他人。

  把上述大片土地放垦、抵押、卖给后,那些土地得主从内地大量地雇用农民到牧区开荒种地,由此汉民源源涌入鄂托克旗。据资料记载仅仅从1920——1942年先后从内地招来农民1910户,1.47万人,部分牧区的草地转变为农田,放垦土地扩大,农户越来越密集,天长日久这些农民自然成了长住农户。

  噶王理政时期,国内风云变幻莫测,正是辛亥革命兴起,推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,清王朝崩溃,国共两党对立的时期。此间,以他为首的右翼中旗(鄂托克旗)官员们昏聩无能,王府事务破败不堪,政权到了崩溃的边缘。草场让人开垦,盐碱湖、矿产叫外地商人来开采利用,直至最后霸占。

  这样,鄂托克旗自己虽有肥沃的土地,但被他人耕种;虽有丰富的矿产,可被外人掠走,而自己却落了个背负还不完的债务和付不清的利息的下场。

  理政治旗无方  逐渐成为傀儡

  1929年(民国十八年,己巳年)春,吉拉“独贵龙”头目之一,阿日勒庙沙卜隆活佛札木扬希日布(汉名章文轩)赴鄂托克衙门觐见噶王,向噶王提供了关于维护边境,征纳税收,清还债务的建议,得到了噶王的信赖。噶王随即领章文轩去归绥城晋谒绥远省主席李培基,汇报了鄂托克旗情况,并介绍推荐了章文轩。李培基高兴地接待了噶王、章文轩,给章文轩委任了一个“鄂托克旗旗务帮办,保安大队长”官衔。

  章文轩当时在鄂托克旗已成了一个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,身要职——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,独贵龙首领之一,并且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活佛。后又掌握了鄂旗军政大权成了实权派人物。章文轩受衔后返回阿日勒庙重整队伍,将原来的8个独贵龙整编为12个保安连,统揽了鄂托克旗大权。

  章文轩有了实权,几次通告榆林军阀井岳秀,说:“我们要收回被你们侵占的伊如湾至呼芦素淖尔土地

  1930年,因杨侯小土匪骚扰,宁夏省主席马鸿宾委任章文轩为“宁鄂边界巡防司令”。这时章已青云直上,将阿日勒庙大队部改为司令部,官兵数已达七八百人,编为团的建制。

  接着他就想到还债问题,鄂旗由于土匪践踏、王公贵族穷奢极欲,造成府库入不敷出,财政枯竭,民不聊生。章为了扭转这种民穷财尽的局面,他仍按自己的旧俗,依旧身穿喇嘛袍到偏僻荒漠的牧民家走访,体察民情,调查情况;从而了解到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衙门欠债甚多,地方资源全部落入军阀、边商、大地主手中。于是他一边向绥远省参议杜布当反映鄂旗贫困状况,建议去省政府呈报;一边求外援、抓收入、积累资金做还债准备。

  在杜、高两位省参议员的帮助下,于1930年(民国十九年,庚午年)把鄂旗的债主们请到珠日和庙,协商谈判解决旗债务问题。除高硕秀、郑万富、董逸千3家未到,其余都到。当时的还帐原则是:按公平价格折本,普通利率算息,数目小的当时付款清帐,数目大的3年还清。

  通过算细帐的办法,将往来帐目一一核算。经此一细算,小碱淖尔的债主反而倒欠下鄂旗的钱。欠神木刘子明、榆林戴鸿业、定边高俊等9大债主的债款是用所欠债款与所种的地、租矿开采与债主应付的租费相消的办法处理。其他债务应还的还,应抵的抵,当场进行了处理。

  这样,算清了多年无法解决的债务问题,并决定用盐、碱湖的收入,将欠下的债3年内全部还清,不再向群众摊派。

  1931年,抽调全部兵力围攻呼芦素淖尔寨子,赶跑了高硕秀军阀,火烧寨子,砸毁了他们的查干淖尔学校,收复了马场井、三段地,安定了鄂旗西南边防。

  噶王虽然艰苦朴素,平易近人,但他对理政治旗还是无方,显出平庸无能。他喜欢逛寺院、赴庙会,观看喇嘛跳鬼。豪庆召、新召、珠日和庙、额尔和图喇嘛庙、海流图庙、毛瑙亥等庙的庙会,他一个也不误都得去逛一逛,哪有庙会他就去哪儿。尤其到了晚年他不务政务,权力完全被章文轩所掌握,而他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傀儡。 


  附 


  噶王直系亲属的简况

  噶王的父亲喇什札木苏,是鄂托克旗11任札萨克察克都尔札布从兄,1881年(光绪七年,辛巳年)袭札萨克多罗贝勒,1901年(光绪二十七年,辛丑年)任盟长,1902年3月3日(光绪二十八年,壬寅年一月二十四日)亡故。本人为鄂托克旗第12任札萨克,理政21年。

  噶勒藏罗勒玛旺札勒札木苏,1897年(光绪二十三年,丁酉年)生于鄂尔多斯右翼中旗(鄂托克旗),1902年(光绪二十八年,壬寅年),袭札萨克多罗贝勒,1913年(民国二年,癸丑年)晋札萨克多罗郡王,任过盟务帮办,1937年7月29日(民国二十六年,丁丑年六月二十二日)亡故。本人为鄂托克旗第13任札萨克,理政35年。

  噶王先后娶二妻。

  福晋名叫萨仁格日勒,鄂托克旗新召人。由于患疯癫病久治不愈,给迪延阿贵庙喇嘛札勒僧敖斯尔做了达玛(女信徒)而离异。同噶王结发期间,没有生育。

  侧福晋名叫巴德玛热嘎,鄂托克旗布拉格人。生有四子一女。于1946年秋病故。

  长子:官布旺札勒,是沙拉音其日嘎庙的沙卜隆,坐床不久少年亡故。

  次子:旺庆札布,生于1914年,1938年7月21日(民国二十七年,戊寅年六月二十四日)袭札萨克多罗贝勒,当年晋札萨克多罗郡王,任过蒙政会委员。才智平庸,有鸦片嗜好。1943年5月(民国三十二年,癸未年)亡故。本人为鄂托克旗第14任札萨克,理政5年。

  女儿:阿勒腾苏都(乳名叫巴巴),生于1916年,1940年病故。

  三子:札木苏荣札布,生于1918年,是额尔和图喇嘛庙的沙卜隆,于1952年被镇压。

  四子:杨森札布,生于1920年,在珠日和庙当过喇嘛,后还俗。曾任协理,国民党伊南边防司令。于1952年被镇压。

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1998年3月)

上一篇: